2025年7月14日,这个代表极端正统派犹太群体的政党带走了7个关键席位,让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从看似稳固的68席跌至岌岌可危的61席。两天后,沙斯党紧随其后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席位进一步缩水至50席,彻底跌破议会120席的半数门槛。政治崩盘的导火索,竟是一张轻飘飘却重如千钧的征兵令,5.4万份兵役通知被递送到哈瑞迪(极端正统派犹太教)青年手中,一举撕裂了以色列建国77年来的社会契约。
兵役豁免制度曾是本·古里安时代与宗教领袖的“神圣约定”:当时仅数百名哈瑞迪人因专注研习宗教经典免征兵役,还可享国家补贴。然而这一群体如今已膨胀至138万,占人口八分之一以上,年均增长率达4%,远超世俗以色列人的1.5%。2024年6月,以色列最高法院以违宪为由一致裁定废除该豁免权,将积压数十年的社会矛盾引爆。当加沙战场以军阵亡人数攀升至893人,国防部急缺1.2万兵员(含7000名作战士兵)之际,占适龄兵源近1/4的哈瑞迪群体依然置身事外,世俗民众的怒火彻底点燃。
社会撕裂的火焰在街头燃烧。耶路撒冷4号公路被哈瑞迪青年点燃的轮胎封锁,浓烟中石块砸向防暴警察,他们高举经卷呼喊“妥拉是我们的铠甲”。而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端,阵亡士兵家属举着覆盖国旗的棺木照片,嘶声质问:“为什么只有我们的孩子在前线扛着棺材?”这种对立深植于价值观鸿沟,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3%的哈瑞迪人坚决反对服役,而89%的世俗以色列人要求全民共担国防责任。预备役士兵阿里·克劳斯接到征召令时,内塔尼亚胡正与哈瑞迪政党谈判豁免权,他痛陈:“大多数以色列人响应征召,而大量适龄哈瑞迪男性拒绝服役,这是一种背叛。”
展开剩余55%战争泥潭加剧了国内危机。为维持“战时总理”地位以延缓司法审判,内塔尼亚胡将国家拖入多线作战的困局:加沙三阶段停火协议名存实亡,胡塞武装的“佐勒菲卡尔”导弹迫使本·古里安机场关闭三小时,以军对叙利亚总统府的空袭则升级了地区紧张。战争吞噬了GDP的5%,导致外资撤离40%、通胀飙至6.8%、科技融资暴跌40%,而74%民众要求停火的民意与极右翼盟友扩大军事行动的诉求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国防部长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长明,前线士兵可能面临弹药短缺,而内阁却有人叫嚣轰炸叙利亚总统,这种割裂成为内塔尼亚胡权力崩塌的注脚。
国际孤立与经济制裁的寒意接踵而至。特朗普绕过以色列的中东行、美国对以钢铁征收17%关税、德国车企裁员、沙特推迟关系正常化、法国推动制裁以军官员,一系列事件被以色列媒体斥为“被盟友当作抹布用完即弃”。更具象征性打击的是,7月16日美国大使现身内塔尼亚胡腐败案庭审,特朗普更威胁“审判继续则削减军援”,这种干预虽暂保其权位,却加剧了国内对司法独立的质疑。当极右翼部长不合时宜地叫嚣“暗杀叙利亚总统”,外交孤立只会进一步加深。
社会撕裂与战争疲态之外,司法利刃始终高悬,受贿、欺诈等三项指控可能判处其最高10年监禁,总理职位是他暂时的护身符。反对党领袖拉皮德断言少数政府“不合法”:“它不能派遣士兵参战,不能决定加沙未来,更不能豁免兵役让纳税人买单。”政治学家盖伊尔·塔尔希尔看得更透:“这是内塔尼亚胡政府终结的开始,它将进入漫长衰退期。他自己的选民中80%反对哈瑞迪免服役,而2026年大选临近,他已无路可退。”
议会走廊的摔门声、街头焚烧征兵令的火焰、阵亡士兵家属的哭喊,最终汇成席卷耶路撒冷的声浪,“比比下台!”内塔尼亚胡的豪赌已然失败:试图用加沙战火凝聚支持,却烧尽了经济与民心;拖延兵役改革取悦哈瑞迪盟友,反而引爆更大的社会火药桶。当执政联盟崩塌至50席,权力倒计时的钟声已为这位以色列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敲响。一个在战火与撕裂中硬撑的时代,正随浓烟中的经卷和议会散场的灯光,缓缓落下帷幕。
发布于:黑龙江省网上在线炒股配资,配资交易平台,配资安全炒股配资平台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