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鲁健和张彦仲聊国产大飞机,聊着聊着,就问到了那个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的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啊,人家继续在发动机上限制我们那话没说完,但懂的都懂。这问的就是C919最大的“心病”——它的“心脏”现在还是进口的。
屏幕前我估计不少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结果张院士接下来的反应,堪称全场最佳。
老人家没说太多官话套话,也没讲什么复杂的技术名词,就是那么不急不缓,一字一句地,对着镜头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只能告诉你,我们的国产发动机CJ-1000A,正在按照我们原定的计划一步一步走,现在进展情况非常良好。什么时间装国产飞机?你们就等着好消息。”
就这么几句。平平淡淡,却像一颗定心丸,瞬间砸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这不是画饼,不是许愿,这是一种历经千帆后的从容和底气。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各位稍安勿躁”的淡定。
展开剩余73%难怪全网都沸腾了!因为大家知道,说这话的人,分量太重了。
张彦仲院士,他可不是旁观者。他就是当年国家大飞机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主任,C919和咱们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的技术方案,都是他带头拍板评审的。
他说的“好消息”,那绝对是十拿九稳了。这颗“中国心”,我们等了太久,说起C919,咱们是又骄傲又有点憋屈。
骄傲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能和波音、空客掰手腕的国产大飞机。但憋屈的是,这飞机的“心脏”——发动机用的是美国通用和法国赛峰合作的LEAP-1C。
从C919立项那天起,另一条战线上的战斗,也悄悄打响了。
国家的目标很明确:C919先用国外的发动机飞起来,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但我们自己家里,必须同步研发一颗能替代它的“中国心”。
这颗“中国心”,就是今天的主角——长江1000A(CJ1000A)。
航宇发动机被叫做“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地球上很复杂、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业产品之一,
从2011年国家正式批准方案,到今天十几年过去了。这条路走得那叫一个漫长又艰辛。
2018年,这颗“心脏”完成了第一次点火,发出了第一声轰鸣。那意味着,它的各个系统是通的,是活的!
就在今年3月,它被装在了咱们的运-20运输机上,完成了空中试飞!
“好消息”到底还有多远有了张院士的“剧透”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好消息”到底啥时候来?
根据官方之前透露的一些信息,咱们大概能拼凑出一个时间线:长江1000A现在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考试阶段”——适航取证。
计划是:2025年,完成取证。2027年,拿到咱们民航局(CAAC)的认证接下来开始小批量装上C919。到2030年,就能实现大规模的商业运营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坐上C919,就可以自豪地说:这飞机从里到外,从壳子到心脏,都是咱们中国人自己造的!
长江1000A只是个开始。为我们更大型的宽体客机C929准备的、更强劲的“大心脏”——长江2000A,据说进展也飞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从“运十”的遗憾下马,到C919的一飞冲天,再到今天,我们亲耳听到国产发动机“等着好消息”的承诺。
几代航空人的梦想,正在我们这一代人眼前,一步步变成现实。C919的心脏病,快好了。中国的航空工业,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慢慢放下了。
发布于:江苏省网上在线炒股配资,配资交易平台,配资安全炒股配资平台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